四大案例告诉你:如何“路边摊”做成品牌(4)
李功福:卖出30万只猪蹄之后
李功福希望尽快做出自己的品牌,从路边小店到中餐连锁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口述/小蹄大作创始人李功福
整理/本刊记者石海威
卖烤猪蹄算是我的副业。我的本职工作是中科院电子所助理研究员,主要做军工方面的研制,侦查雷达、侦察卫星、无人机都是我们的涉猎范围。不过很快我会全职出来卖烤猪蹄。现在我觉得,烤猪蹄这门生意可以做到更大,就差一个平台、一个店,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,让它爆发。最近一段时间,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寻找合适的第二家店面,但一店难求。
因为家庭因素,我很早就开始自己赚钱。小时候,妈妈用荷叶把吃剩的猪蹄包起来,类似叫化鸡那样做,味道很好,我一直记得。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研期间,我发现烧烤很受欢迎,女生又特别喜欢猪蹄,但市面上的工艺不是煮就是卤,没人用烤的。当时学校后门也有一个卖烤猪蹄的,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,但销量很好。那时我想,没准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更有市场。
腌制、卤、是烤前的必备步骤,否则生猪蹄很难入味。为了学习这门技巧,我去烧烤店、卤肉店打杂,洗碗、扫地,看他们配料。每天偷学一点,晚上借同学家的房子再自己调试。导师和同学都是我的试验用户。经过一百多次反复试验,口感慢慢定型,大家都说我可以去外边摆摊了,导师也很支持,给我4000块启动资金。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做,每天早上骑摩托车两小时到市场进货,100斤猪蹄全靠我自己处理,给猪蹄破壳之后再除毛。
我们学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气,一个成电的研究生在校门口摆地摊,没少遭到质疑,多少双眼睛看着。常听到很多家长在我面前议论: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学,他现在摆地摊,我的孩子以后怎么办?那时我每天推餐车在校门口卖货,还要常常躲城管。被城管追过几次后,我也在想要不要放弃。但既然已经出来了,钱又是老师给的,我还没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。
后来机缘巧合,我结识了一名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,他建议我到上海创业,并以他的名义申请代理基金。这一下子申请了10万,等资金到位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两个月,不过我还是很高兴。因为钱不多,我们当时在松江租了一个最偏僻的店铺。以前我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,现在看来是错的。
我和他说,我们去赌一把,把店面搬到路边试试。结果搬出去没几天,销量就直线上涨,不到一个星期卖出1000多只猪蹄。大家慢慢口耳相传,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。后来拍客发现了我们,把我们的视频上传到优酷,叫“放弃白领身份去路边卖烤猪蹄”,一天的点击量突破40多万。
接着中央电视台、东方卫视也找过来,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应付这些东西。上海人对吃很挑剔,这一方面促使我们精进工艺,一方面为我们奠定了口碑。但2013年春天,上海出现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和禽流感,人人谈猪色变,我们的生意没法做了。6月我答辩结束,工作敲定在中科院,就离开上海来到北京。
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选择,如果签到西安、武汉,我可能会去搞卫星和核潜艇,待遇也比北京好。尽管来北京什么都没有,但还是觉得自己可以闯一闯。入职中科院后,我白天上班,下班就继续忙活自己这摊生意。
和以往一样,我们的猪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烧烤,我现在考虑尽量不要依靠厨师,尽可能和厨师剥离关系。只是现在我们的供应链还不完善,单一店面可以,一旦开始规模复制,就要考虑中央厨房或加工、代工厂,这些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。
这几年,我总共卖出了30万只猪蹄。如果想赚快钱,也许早就开始就做加盟了,之所以没走这一步,是因为我想做长久一点。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也一样,如果不是基于产品本身,做宣传会死得很快,相当于空中架楼。不管怎么宣传,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。过度营销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会成功,因为这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,不用考虑二次购买就能盈利,但并不适用其它城市。
我们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,只有三名服务员。之前还有“小蹄大作”的牌子,但城管觉得我们这个招牌不合格,拆掉了。我也想知道没有招牌的情况下会对我们营业有多大影响,结果发现大家照样排队。我们团购量很大,在大众点评是五星店铺,海淀区排名第一。
最高峰时,我们每天能卖500只猪蹄。不过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点,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做生意了,现在讲究单点突破。阿里巴巴、腾讯都是靠一款产品打品牌,后面做大、做出名气,什么都能尝试。一面玻璃一个拳头打下去,可能不会破,但单点打过去很容易突破,我们也想靠烤猪蹄来打造自己的品牌。有了个人知名度后,再把我的企业文化给推出去,立一杆旗,吸引有想法的人过来。
之前我担心别人抄袭,但现在我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了。顾客花13块钱来我这里,他想象中的猪蹄应该是怎样的,我大概可以猜到,不外乎是干净、味道好。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顾客花了13块钱之后,不仅买到意想之中的东西,还有更多他想不到的,这可能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装修风格。我卖的不仅仅是烤猪蹄。未来我们要抓住大学生这一块市场,以后我宣传或表达的,一定是能正面影响大学生灵魂的东西。
烤猪蹄是个没有壁垒的生意,竞争对手的加入,让我不得不加快融资和转型的速度。我们有了竞争压力,每天下班的时间推迟了个把小时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做其他产品的技术储备,只差一个好团队。最近也有投资人找到我,但他们都更看重团队,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搭建。下半年我挖来一位老同学和我一起创业,他曾是杭州九阳豆浆机的区域经理。毕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,受众群体也是有限,我希望加快步伐,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,然后转型到快餐。
任牧:三个屌丝怎样卖菜
只有真正体验过产品的用户才最有价值,通过口碑营销和极致的用户体验,实现线上转化。
口述/青年菜君创始人任牧
整理/i黑马刘惜墨
解决两大痛点:配送和损耗
去年,我在陪老婆逛街的时候,接到陈文的一条短信,说是要做卖菜的项目。接下来,逛街成为空壳,处于兴奋中的我一直在和陈文发短信、打电话聊项目。
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刚需。尤其是对于北漂多年的我们来说,太了解能吃到一顿家里做的晚饭的不容易了。大部分上班族正常下班就下午五六点,到家快七点了,这时候再去超市排队买菜,至少需要半个小时,回到家洗菜、切菜,到吃上饭,至少再需要一个小时。这样吃饭的时候就差不多快九点了。吃完后,还要洗碗、洗锅,这样一顿饭就折腾到晚上近十点。因此,大部分上班族都会在外面凑合吃一点,所以路边的麻辣烫、米线成为上班族最常光顾的地方,即使知道这些食物不健康,人们也照吃不误。
看到了这个刚需,我们又去市场上调研。我们的目标客户是20-35岁的上班族,这个群体实在是太大了,北京2500万人口,目标客户即使只占到十分之一,也有几百万。而每个人每天的晚餐最少在15-20元左右,这就是每天几千万的大生意,市场容量足够大,又是足够强的刚需。2013年9月份,我们正式确定做这个项目。在这过程中,我们经历了无数次争论,才最终确定了一条主要思路。
因为是生鲜的生意,历史证明已经有无数人栽在了这上面,所以,我们尽量要轻模式进行操作。
前一天网上下单,第二天线下取菜,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我们的库存成本,而且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准备原材料。我们解决了传统生鲜电商的两大痛点:一是配送,二是损耗。
想好了模式,接下来就是确定地点做试验,先满足一部分定向用户的需求。我们选择了回龙观地铁口这个位置,这里是大量上班族的聚集点,大部分是IT行业的职员。这个地方最有利的是,回龙观地铁只有一个出站口。陈文就住在这个地铁站附近,对这里很熟悉。我和他也在这里测算过具体的客流量,每天10万人以上,并且计算过从出站到去青年菜君拎一包菜,一共需要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。我们小店的营业时间是下午四点到晚上八点半,在这期间,网上订单用户出了地铁不需要排队,拎起属于他的菜就可以走。我们所有的菜都已经切放整齐,码在盒子里,既好看,又卫生,同时方便快捷。
良心品质一直是我们奉行的原则,通过在永辉超市[-0.13% 资金 研报]回龙观店采购原材料,青年菜君保证了菜品的质量。通过在地铁口自取,我们又降低了一些成本。2014年3月,青年菜君在回龙观地铁口的第一家店正式营业,我们很快就实现了盈利,并且获得了麦刚的天使投资,以及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、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联合投资的1000万元pre-A轮投资。
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
虽然我们采用的是线上下单、线下取菜,但是第一批种子用户实际上是在线下积累的。刚起步的阶段,我们认为只有真正体验过我们产品的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用户,通过口碑营销和极致的用户体验,去实现线上转化。
将线下用户引导到线上,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。
首先,线上购买的价格更加优惠。对于用户来讲,这个绝对是重磅激励。
其次,线上的菜式更加多样、丰富。到线下去,可能想吃的菜连续几天都没有,但是在网上只需要提前一天下单,就能吃到自己中意的菜。
第三,即使是在线下买菜的用户,我们也有办法让他转移到线上去。方法就是通过关注微信公共账号,在公共账号上输入所购买的菜品,就会弹出菜谱和操作流程。按照微信给的菜谱去做菜,让很多不会做菜的新手长进了厨艺。
此外,通过关注微信账号,在我们的菜君社区里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。根据用户意见,我们会持续改良产品。比如说以前我们做西红柿炒鸡蛋,从来都没有加番茄酱的习惯,后来一个用户留言说,这个菜加上番茄酱更好吃。看到留言后,我们在当天下午的西红柿炒鸡蛋里就增加了番茄酱。此外,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菜式留言给我们,我们会对菜品进行调整。
通过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,我们的第一批种子用户积累起来了。每周,同一个用户的回访率都会在2-3次。我们的菜品单价在10-15元左右,比如一份杏鲍菇炒五花肉才12元,一大份蔬菜沙拉才9元,比小餐馆还便宜。
发力中央厨房,建物流,进社区
从一开始,我们的定位就绝不是简单的卖菜。通过O2O模式,目的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,同时最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生鲜电商的可替代模式太多了,就产品来讲,半成品菜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,非常容易复制。我们现在最大的危机就是感觉走得太慢。青年菜君现在只能辐射到回龙观地铁站附近的人口,影响力有限。接下来我们会在北京挑选15个左右的地铁站口进行模式复制,将人口覆盖面扩大。
但是问题接着出来了,如果覆盖北京这么大范围的面积,我们就需要自建中央厨房,需要搭建自己的物流。食品行业和其他不同,物流太重要了,第三方物流不能保证绝对的质量安全。同时,自建物流是一个前期投入巨大,但是后期成本不断降低的事情,采用第三方物流每次成本都很高。为了完成更系统的升级,我们团队又进了六名虎将,其中一个叫肖满权,做过十几年后厨总管,当过好几届厨艺大赛的评委,由他牵头打理中央厨房事宜。还有从上市公司出来的一位,姓名不方便透露,他负责公司物流的搭建。下这么大功夫,都是因为我们想要做大、做强。
此外,除了建中央厨房、物流,从真正服务客户角度来讲,地铁口到家门口还是有一定距离的,这是要改进的。我们有一个青年菜君进社区的计划,并且已经在回龙观进行了两个试点。基本思路就是和社区便利店合作,通过售卖机的形式,用户可以在家门口取菜。其实这是一种双赢,一方面我们有了渠道,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给便利店引流。
目前我们最大的危机就是觉得速度慢,还想再快一点。不过对于一个初创公司,我们的模式越来越重,这需要我们每一步都谨慎小心。我相信,随着团队的强大以及现金流的正常周转,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式做好。
延伸 · 阅读
- 2018-03-08用最少的成本投资做最好的品牌宣传案例
- 2013-12-09大单品策略的四大误区
- 2013-10-08警惕品牌延伸的四大弊端